讀完十九期我們?nèi)龔S裁剪車間海燕寫的那一篇《活到老,學到老》,讓我不禁掩卷沉思,似乎有太多的同感,撥動了我內(nèi)心深處的那根琴弦……
活到老,學到老,這是人生的真諦,也應該成為我們熱愛生活、努力向上的座右銘。其實,那天當胡師傅在廣播里告訴我們那一則招生的消息時,我當時就好激動,也很想去報名參加,可后來才知道只限于本地戶口,剛剛被激發(fā)的熱情似乎一下子就涼了下去。不過,后來我也想開了,也為他們本地人高興。不是說華城本身就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嗎?我進不了課堂學習知識,但只要我想學,我肯學,也可以在生活中、工作中去學習,因為邊工作邊學習本來就是我們?nèi)A城員工的一大亮點,這樣一想,我也就釋然了。
俗話講:刀不磨會生銹,人不學要落后。是的,現(xiàn)代社會飛速發(fā)展,科學技術(shù)日新月異,如果我們不在業(yè)余或空閑時間學點什么去充實自己,只會被歷史的列車遺棄在原始的軌道上。遙想當年,風華正茂的我自以為是,因為上過學識些字,便認為從此可以高枕無憂,一勞永逸。然而,在這十多年的職業(yè)生涯中,屢屢碰壁的人生經(jīng)歷,它讓我覺得年少的我是多么的狂妄自大和愚不可及。但也正因為這些年的步履維艱,也讓我徹底明白,知識是需要不斷吸取、不斷更新的,猶如人體的新陳代謝。孫中山先生說過一句話:“世界潮流,浩浩蕩蕩,順勢者昌……”這和現(xiàn)代提倡的與時俱進說的都是同樣的道理。那一次演講課上,一位小兄弟的演講至今讓我記憶猶新。他說:“一個人,無論他的學歷有多高,走入社會,一年不學,知識折舊20%,三年不學,知識遺忘80%,五年不學,最后恐怕連說話和溝通都困難了!倍嗝淳俚闹晾砻园
學無止境,學以致用,因為學海無涯而人生有涯,我們學書本知識的最終目的也就是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去,“實踐出真知”,如果不去實踐,再多的理論知識也等于零。這不,原本一直在粘襯組的我,那天突然被組長叫去學拉襻,兩個月下來,也讓我學會了一些拉襻的基本知識和技巧。當然,跟那些師傅相比,相差甚遠,我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,很多。雖然其中也不乏艱辛和挫敗,也曾經(jīng)讓我極度沮喪,好在我從來就不放棄,一直堅持著。經(jīng)歷了一些事,它只會讓我遇事更冷靜,更理性地去做好工作,讓我知曉工作中的學問也是非常多的,而不是逃避和抱怨。
人這一輩子,如果真想學的話,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。但愿我們都能惜時如金,有選擇地去學一些,不論是書本知識還是工作技能。瞬間,它讓我想起了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《滿江紅》:怒發(fā)沖冠,憑欄處,瀟瀟雨歇,抬望眼,仰天長嘯,壯懷激烈。三十功名塵與土,八千里路云和月,莫等閑,白了少年頭,空悲切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