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小喇叭開始廣播啦……”記得小時候,我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就是聽收音機里的小喇叭少兒節(jié)目,從里面學到了很多知識,感受到很多的快樂。因為我是獨生子女,所以那里面的主持人就是我心目中的姐姐,小小的我常想,我長大了,也要做這樣一個“大姐姐”。
老天眷顧,機緣巧合,真的讓我有從事這個工作崗位的機會。
當然,我的聽眾不是小弟弟小妹妹,我的聽眾是你們,所有華城的兄弟姐妹們。當然,我更不用像兒時廣播里的播音員那般裝可愛,扮童真,可是,我卻更要傳達給大家溫暖,給離開家鄉(xiāng)的你們一種家中姐妹的親切,讓華城成為我們大家心中的家。
華城的報紙,是一個直觀的傳播方式,在我眼里它像一個長輩,把家中重要事情、成員的喜樂給大家做一個匯總的呈現。那我這個“大姐姐”該以怎樣的角度來傳遞華城理念,來關愛兄弟姐妹呢?同樣是一篇理念文章,如果我照本宣科,老和尚念經,別說大家不愛聽,我自己也會念著念著睡過去的。于是,我去尋找一些培訓教師的視頻,書籍,從里面學習語言的表達技巧?此麄兪窃鯓影押唵蔚囊痪湓,說得生動、直觀。就像曾經我們渴望上學遇到一個講課生動的老師一樣,我也希望我能把我們企業(yè)的理念,把一些相對枯燥的條文,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傳達給大家。讓大家不覺得:我們又要聽條條框框啦,而是期盼,今天又能“聽說書”了。
固定文字的傳達不會出錯,那對于老總到集團公司的文化活動,老總的講話內容、講話精神,我該怎樣準確地傳達給沒有到會的兄弟姐妹呢?能讓他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。我怎樣帶領大家更好地學習和領會老總的講話呢?通過學習《華城報》,把中心內容、活動重點都記錄下來,利用空閑時間整理好,這樣就不怕傳達有誤了。要知道,我們中國話太博大精深了,有時候錯了一個字,意思就完全不同了。
兒時廣播里,吸引我的還有播音員姐姐那溫柔又不失磁性的聲音,作為“華城的口舌”,我努力矯正我的普通話發(fā)音,利用業(yè)余時間,還去考了普通話等級證書,當然,我考證書的目的,只是希望在老師培訓的過程中,能夠學習到更多自己平時不會注意的發(fā)音錯誤,注意自己的語氣語調。同樣一句話,用不同的語音語速音量來表達,差別可謂孫悟空的一個筋斗。所以在平時的播音中,我努力調整,嘗試著能越來越好。希望有朝一日,大家聽到我的聲音,就能想到自己的姐妹,那刻,便是我的成功。
說起廣播,當然少不了音樂。生活里,我是很愛唱歌的,閑暇時候就隨口哼上幾句。歌由心生,如果我們細心,能從別人的歌聲里判斷這個人當時的心情。那我該放些什么歌曲給大家聽呢?所謂眾口難調。我試著跟季節(jié)、當日的天氣、活動、節(jié)慶等等聯系起來,盡量做到:聽歌的人,聽到歌,眼前能有一個想象的畫面,能小哼上一句半調。不要說聽歌影響工作哦,我覺得,相反,合適的歌曲,可以調節(jié)人的心情,放松情緒,能讓人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。所以,選對歌,也是我要更加揣摩的一個方向。
說什么話,怎樣說話,自古就是我們中國的一種文化技巧,何況我現在是代表我們這個大家庭在說話,在宣傳家庭的文化,在感染家庭的氛圍。所以,我覺得,我的工作不是表面的只要認字,把字讀出來而已,我要先自己讀懂字,理解字里行間的意思,然后用一種現代社會的表達方式,兄弟姐妹喜歡的表達方式,又不失大家庭尊嚴的表達方式,來傳遞給大家。
“各位親愛的員工朋友們大家好,歡迎收聽華城文化之聲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