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思念著的故鄉(xiāng),假如我的心是故鄉(xiāng)放飛的一只小鳥,那我溫暖的窩一定是你——我的故鄉(xiāng)。
童年最喜歡赤著小腳丫踩在巷子里那條靜默的青石板上,奔跑著、跳躍著。村子里每條巷子都是大小不一、錯落有序的青石板路,像一位飽經(jīng)滄桑的老人,默默地承載著歲月的足跡,送走了夏風(fēng)冬雪,迎來了春花秋月,留下了悠悠往事。我的記憶從這里開始,流淌在歲月的長河里,沉淀在光陰的故事中。夏天的午后,我和年幼的姐姐總會穿著小短褲,躺在清清爽爽的石板上,望著深藍的天空,聽著房子后面樹林里“知了”的叫聲,童年的夢想對著藍天、白云放飛,“知了”的叫聲在午后的巷子中飄蕩。有時只要不下雨,也會呼朋喚友,我們哼著小調(diào),在寬平的石板上玩泥巴,你捏一個我,我捏一個你,捏出童年,捏出快樂,年復(fù)一日,童年的時光就這樣悄悄地從我們手指間流過。
隨著歲月的增長,我們不再玩泥巴,也不會穿著小短褲毫無顧忌地躺在青石板上,而是沿著故鄉(xiāng)的青石板路,我走上了求學(xué)之路。上學(xué)就得翻山越嶺,小時候我個子很小,走山路對我來說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,同齡的伙伴們都比我強。那時我總會和男生搭檔,每天早晨5點便起床,早些去等別人,這樣在途中摔跤時,那些男生才不會撇下我這個丫頭片子。數(shù)不清走過了多少個山頭,摔了再爬起,那時總幼稚地想,愚公為啥還不來移山呢?鄭智化的《水手》大紅大紫時,我們也是把這首歌當(dāng)作精神支柱,刮風(fēng)下雨時,和伙伴們總是唱著“這點痛算什么,擦干淚,站起來……”就這樣到初中畢業(yè),不知穿破了多少雙媽媽做的布鞋。
在我十七歲那年,懷著憧憬,我和比我大一歲的姐姐毅然決定離開家鄉(xiāng),告別生我養(yǎng)我的那一片熱土。記得車子快要開動時,媽媽從家里一路小跑,拎著籃子,送來一籃子雞蛋。那是她平時不舍得吃省下來的,一直說讓我們得吃一些:“還燙著呢!避囎訂恿,那黃泥巴的馬路在車子啟動時塵土迷漫開來,就這樣,媽媽被那塵土淹沒了,車子越開越遠,媽媽對著車子邊走邊揮手的影子也漸漸模糊了,我靠在姐姐身上,眼淚如河水漫延……
現(xiàn)在已是秋風(fēng)颯颯,落葉紛紛,我慢慢走在城市的街頭,思念如風(fēng)一般飄向遠處。我看到了故鄉(xiāng)村口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樹,到了秋天,葉子從燦爛的枝頭緩緩地落下來,一層一層鋪在回家的路上,讓每個回村子里的人都從溫暖的地毯上經(jīng)過。離開家鄉(xiāng)有好些年了,不知道以后還有多少路要走,有多少人還在故鄉(xiāng)守候,那春天的蟲鳥,夏天的原野,秋天的霜凍,冬天潔白的雪,那故鄉(xiāng)的風(fēng),故鄉(xiāng)的雨,還有那不足三尺寬的石板小路,那帶著泥濘的蜿蜒山路,還有那通往鎮(zhèn)上都是黃土的馬路,那青青的蘆葦,裊裊的炊煙,都是無法忘懷的記憶,樣樣都那樣別有情趣。
最讓人想念的,甚至夢里一直纏繞的就是那故鄉(xiāng)燈火下的溫情,那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溫暖,年少時貪玩,忘記按時回家,待我回到村口,家里的燈亮著,媽媽站在門口喊著我的小名。讀書時走山路到深夜,到了村口,只見媽媽還在昏暗的燈光下,為我補衣納鞋,F(xiàn)在工作了,每次乘車子到家已是凌晨,媽媽那越來越瘦的身影還是倚在門口的門檻上,還有那盞昏暗的燈光永遠亮著,無論你走得多遠,都能找到回家的路。
我想把故鄉(xiāng)的一切裝進口袋,讓我無時無刻不感受故鄉(xiāng)的溫暖,里面記載著童年的夢想,裝著我的回憶,我只想唱故鄉(xiāng)的歌,說故鄉(xiāng)的事,無論時光如何流逝,歲月如何蒼老,而故鄉(xiāng)永遠美麗,溫暖。